90后,博导,从事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研究的“追光者”!
5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1篇。华中科技大学公号《90后!是博导!》的文章被知乎网友以“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90后博导胡玥,5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为题推上热搜。SCI论文如此高产的背后,到底是令人暖心的励志故事,还是一个令人扎心的事实?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大二开始就跟院士等做课题?
《90后!是博导!》公号文章透露,今年31岁的胡玥,从小成绩优秀,2008年以湖北省理科前800名的好成绩,选择了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二时,在田禾院士和花建丽教授支持下,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2年后,项目获国家级优秀项目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在读完这篇公号文章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课题,这点就不普通。”有知乎网友直接指出,在本科生阶段有教授带着做课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别说院士,很可能胡玥背后有强大的背景支持。上游新闻记者在公号推文看到,胡玥不凡之处还有很多:“大四,当交换生、拿到公派奖学金直博爱丁堡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拿到首次授予亚洲人的弗雷泽·司徒塔特奖。胡玥在2016年通过博士后国际交流人才引进计划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加入韩宏伟教授团队。5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1篇。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