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马思纯在《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中透露自己开始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剂量,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她在节目中表示,如果有一天能够完全停药,会第一时间告诉这六位“医生”。这句话不仅展示了她与抑郁症抗争的阶段性胜利,也让观众看到了综艺节目的“治愈力”。
从2020年公开抑郁症病情到2025年因药物副作用体重飙升、睡眠障碍频上热搜,马思纯的康复之路始终牵动人心。这次《花少》之旅似乎成了她的转折点。节目中,她主动向团队坦白药物代谢需要10小时,醒来时会有些懵,却意外收获那英的支持:“我至少睡8小时!”这种理解和支持让她逐渐卸下心理负担。她开始用行动传递正能量——主动承担家务、贴心照顾队友、用幽默化解尴尬,甚至为张晚意递纸巾的小细节都让观众感到温暖。
这场“减药”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综艺的“快乐魔法”。业内人士分析,马思纯的转变源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节目组成员的支持,他们从“队友”变成“医生”,用真诚陪伴取代了药物依赖;二是自我接纳的突破,她不再试图维持“完美人设”,而是坦然面对药物副作用,甚至自嘲“有时候很懵”;三是生活节奏的调整,旅行中的慢节奏和自然环境的放松使她的焦虑情绪大幅缓解。正如她所说:“我不再焦虑很多事情了。”
值得注意的是,马思纯的减药过程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且团队成员的情绪稳定作用功不可没。这种“医学+心理+社交”的多维康复模式为公众提供了新的思路——心理健康并非只能依赖药物,而是需要系统性支持。而《花少》节目组营造的无压力氛围正是这种支持的最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