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威力不仅在于能让战鹰“出得去”,更在于能让它们“回得来”。衡量一艘航母战斗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收放自如”,而这“收”的能力主要依靠航母配置的阻拦装置。
现代航母广泛使用的是液压阻拦索,它像给战机装了一套“智能缓冲器”。战机着舰时的冲击力通过滑轮传递到栓塞上,栓塞将液压油压进专门的“储能罐”。液压油流动中产生的阻力会反过来作用到战机上,就像给战机装了一个“软刹车”,既不会让它急停受损,又能稳稳地停在甲板上。
电磁阻拦索则利用电磁场产生的电磁阻尼来拦截舰载机。当舰载机着舰并钩住电磁阻拦索时,电磁阻拦装置会产生巨大的电磁力,这个电磁力会作用在与舰载机相连的阻拦索上,对舰载机进行减速。在这个过程中,舰载机的巨大动能会被转化为电磁阻拦系统中的电能和热能。
军事专家曹卫东介绍,过去使用的机械阻拦设施力是相对固定的,而现在起飞的飞机重量、大小不一,如果采用电磁阻拦设施就可以进行调节。比如大型固定翼预警机较大且笨重,可以给它一个大的阻拦力量,让它尽快停下来。而无人机或轻型飞机则可以给较小的压力。因此,电磁阻拦索的调节能力将使舰载机更有效、更稳妥地返回航母。
随着福建舰训练的推进,中国海军即将迈入“三航母时代”,这不仅是舰船数量的增加,更是远洋防御能力的质的飞跃,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