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也是疾病,专家提示不要“硬扛”。从腰痛、颈椎痛到带状疱疹灼烧般的神经痛,再到挥之不去的慢性疼痛乃至癌痛,疼痛影响着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每年十月第三个周一所在周是中国镇痛周,在此期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相关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持续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即为慢性疼痛。疼痛可能是身体的“预警信号”,暗示着某些躯体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另一方面,疼痛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还会导致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指出,慢性疼痛的长期存在不仅持续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会引发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导致身体“越来越怕疼”。例如,一个慢性疼痛患者可能会发现,原本不会引起不适的压力或摩擦现在却变得异常痛苦。专家建议,出现急性或慢性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躯体疾病,并用专业手段缓解疼痛。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针对许多疼痛问题,已经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李水清介绍,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疗。对于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这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