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建寺历史达1500多年,素有“寺以武名,武以寺显”之誉。近来少林寺因释永信事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但大多数人对少林寺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真实的少林寺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值得了解的故事呢?
2010年,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少林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魏书》记载,来自西域天竺的高僧跋陀因道业精深,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所敬信。公元495年,孝文帝在嵩山少室山阴建立少林寺,供跋陀居住。跋陀传习的是小乘佛教,强调个人解脱,未能成为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
与小乘相对的大乘佛教约于公元1世纪形成,强调普渡众生,很快在中国占据优势地位。少林寺建寺约三十年后,中国禅宗的开创者达摩来到嵩山,将大乘教派发扬光大。达摩是菩提达摩的省称,相传他是释迦牟尼弟子迦叶的嫡传徒孙。梁武帝萧衍曾将他迎入金陵,但因观念不合,达摩悄然渡江北上,最终在少林寺修行,并开创了禅宗。
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参悟佛理,将心法传予弟子慧可和道育。达摩圆寂三年后,北魏使臣宋云出访西域归国时,竟看到达摩手提一只鞋踽踽独行。孝明帝命人打开达摩的坟墓,发现里面仅有一只鞋。
达摩传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强调法即是心。经数代传承后,禅宗分为北宗神秀和南宗惠能两派。最终惠能作的偈得到弘忍的认可,向他传付衣钵。唐代中期后,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对宋明理学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后世传说中,达摩不仅是禅宗的开创者,还是少林武学的创始人。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写道,达摩所著的易筋经是少林派至高无上的内功心法。其实,易筋经的内容并不神秘,主要通过运气吐纳来疏通经脉,类似于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