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和中秋假期的结束,国内生猪市场却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自9月初以来,受学生返校等因素支撑,生猪均价一度涨至14.09元/公斤,但随后价格单边下降。尽管国庆和中秋节前市场需求有所提升,屠宰场开工率也大幅增加,但由于供应过剩,需求未能有效承接猪源,导致猪价重心偏弱运行。进入假期后,尽管部分机构预测主流头部猪企会缩量出栏,减轻供应压力,但实际反馈显示,10月初猪价继续下降,且跌幅加大。
截至目前,标猪出栏均价已降至12.07元/公斤,相比9月初高点累计下降14.3%,猪价即将进入“6元时代”。南北地区猪价普遍下跌,市场看跌情绪强烈,短期内猪价止跌无望,价格重心可能再创新低。
在需求方面,随着假期接近尾声,内销市场需求短暂支撑后,喜宴减少,居民外出旅游返程高峰到来,餐饮及堂食需求减弱,白条购销积极性降低,屠宰场多以订单开工为主,下游贸易商避险心态增强,日均屠宰量减少,消费对猪价的支撑进一步减弱。
二育方面,由于生猪产能供应过剩,市场对猪源供应前景宽松,二育者看涨信心不足,在官方调控背景下,入场极为谨慎。主流二育认为猪价底部尚未确定,观望心态较强,对标猪承接能力有限。
在供应方面,去年11月至12月母猪存栏处于阶段性峰值,理论上9月至10月适重标猪供应显著增加。由于9月份下游需求不足,二次育肥缺乏积极性,生猪出栏踩踏现象频发,部分养殖主体出栏计划完成不佳,这将进一步增加本月出栏压力。月初,集团猪企认卖积极性较高,散户及放养公司看涨后市信心不足,跟风增量出栏,供应水平依然宽松。
因此,在产销错配下,国内猪价重心下移。数据显示,预计10月7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将降至11.88元/公斤,后市需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